区域概况
德宏州简介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辖芒市、瑞丽市两市和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三县,辖区面积11172平方公里,总人口131.6万人。德宏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光下的凤尾竹》、唱的就是德宏。
德宏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德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州内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五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阿昌族、德昂族景颇族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8%,信仰宗教人口占42﹪。德宏州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各民族和睦相处,是民族团结的大家园和民族文化的大观园。二是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德宏州位于东经97°31′~98°43′、北纬23°50′~25°20′之间。属典型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州内大多地方平均海拔800—1300米,年均气温18.4℃—20.3℃,年降雨量1436—1709毫米,年日照时间2281小时—2453小时,森林覆盖率为68.9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使得德宏终年树木茂盛,花开四季、果结终年,自然生态优势明显。只要来到德宏,就能呼吸绿色空气、品尝绿色食品,优越的光、热、水、土造就德宏,故有“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之美称,是发展生物特色产业,走低碳经济之路得天独厚优势。三是地理区位独具优势。德宏州与缅甸接壤,有503.8公里国境线。全州5个县市中只有梁河县没有边境线。历史上,德宏就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要塞,是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中印输油管道三大通道的出入口。现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和章风、盈江两个国家二类口岸历史上,是中华经济圈、东盟经济圈、南亚经济圈的交汇点,是中国陆地连接东南亚、南亚,走向印度洋的最佳结合部和最便捷的通道,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黄金口岸和云南对外开放的前沿。
2018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1.06亿元,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亿元,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390.32亿元,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3亿元,增长10 %;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23亿元,增长33.9%;旅游总收入476.25亿元,增长23.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93元,增长7.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25元,增长9.1%。
图片来源 网络
芒市位于我国西南部,古为"滇越乘象国"地,是中国历史上较早通向世界的门户之一,是古代著名"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素有"滇西边陲第一镇"之称,是德宏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是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门户。芒市国土总面积298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74%,坝区占26%),东西距71公里、南北距62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8.66平方公里。有6乡5镇1个街道1个农场管委会,80个村委会,15个社区居委会,1022个村民小组,536个居民小组,总人口41.0426万人,以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傈僳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9%。南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68.23公里,陆距省会昆明679公里,空距427公里。芒市景色秀丽,气候宜人,民族风情淳朴,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特征明显,中国咖啡之乡,被国内外誉为"孔雀之乡"、"黎明之城", 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文明城市、云南省四大旅游热区之一。
图片来源 网络
瑞丽市地处云南省西部,是一个以傣族、景颇族为主的边境口岸城市,与缅甸国家级口岸城市木姐毗邻,1992年撤县建市,辖3乡3镇2区2个农场,国境线长169.8公里, 国土面积944.75平方公里,总人口21万人。是傣文化的发祥地,“滇越乘象国”、“勐卯古国”和“麓川王国”三国古都所在地,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孔雀舞的故乡,是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的创作地;瑞丽畹町是周恩来总理外交生涯中唯一一次步行入境回国的通道,也是二战时期南侨机工运输物资的主动脉和中国远征军两度出国抗战的重要战略通道,被誉为“中国边关抗战文化名城”。
瑞丽距缅甸八莫70公里、曼德勒445公里、距内比都(新首都)670公里、距仰光1138公里,是中国距离南印度洋最近的陆路口岸城市;是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中缅输油管道三大通道的出入口,是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节点;拥有全国唯一实行“境内关外”海关特殊监管模式的姐告边境贸易区、两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和两个国家级一类口岸,其中瑞丽口岸与缅甸国家级口岸木姐对开,是我国最大对缅陆路口岸,部分出口商品经缅甸转销至孟加拉、印度等国,成为中缅最大的跨境物流集散基地、人员出入境通道、边境商务信息中心。目前,瑞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云南省对缅贸易的60%以上,占全国对缅贸易的30%左右,并连续15年保持2位数高增长。
图片来源 网络
陇川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位于德宏州西南部,西与缅甸毗邻。全县国土面积1873平方公里,辖5乡4镇和1个农场、77个村委会(社区)77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景颇族、傣族、阿昌族、傈傈族、德昂族等18种少数民族,总人ロ19.5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3.78%,全国近三分之一的景颇族和二分之一的阿昌族居住于此。陇川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是全省重要的粮食、蔗糖生产基地和农产品输出地,也是全省生态保护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点区域之一;有国家二类口岸一章凤口岸,是中缅两国重要的陆路通商口岸和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也是瑞丽试验区规划中确定的中缅陆水联运大通道。2018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47.17亿元,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36.7亿元,増长35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82亿元,增长1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7亿元,増长9.1%;地方财政总收入5.67亿元,増长1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9亿元,增长5.5%;章凤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15.29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76元,增长8.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46元,増增长9.4%。
图片来源 云报
盈江县,地处云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位于东经97°31′~98°16′,北纬24°24′~25°20′之间。其东北面与腾冲县接壤,东南面与梁河县接壤,南面与陇川县接壤,西面、西北、西南面与缅甸为界。国境线长214.6公里,为德宏最大的县。全县国土面积4316.97平方公里,国境线长214.6公里。全县辖7乡8镇1个农场、103个村居委会、1153个村民小组,居住着以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5个世居少数民族为主的25种民族,总人口32.32万人,全县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92.62亿元,增长9.1%;盈江县是云南省八大平坝之一,总面积516.13平方公里,是滇西南有名的粮蔗之乡,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油料基地县、糖料基地县、重点农业综合开发县、特色经济林基地县、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被誉为“中华翡翠毛料城”和“中国坚果之乡”。盈江处于“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区”的中心,是中国陆路通向印度洋的最便捷陆路通道之一。目前,境内有跨国通道33余条,其中5条通道与缅甸公路对接、常年通行。
图片来源 网络
梁河县位于德宏州东北部。地处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西南端的延伸部分,高黎贡山西麓坡阶地中的峡谷地带,介于东经98°06ˊ~98°31ˊ,北纬24°31ˊ~24°58ˊ之间,属半山半坝县,县境南北纵距49公里,东西最大横距45公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8.4℃,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436.7毫米。全县国土面积1136.69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87.8%,辖6乡3镇(含2个阿昌族乡),62个村委会,4个社区,392个自然村,67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万人,居住着汉、傣、景颇、阿昌、德昂、傈僳、佤等1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6.4%。在全国仅有的三个阿昌族乡,其中就有两个(即九保阿昌族乡和曩宋阿昌族乡)在梁河。梁河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域支柱产业主要有粮、蔗、茶、草烟、锡矿、松香等。全县以种植粮食、甘蔗、茶叶和畜牧养殖为主,是全省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县,2011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葫芦丝之乡”。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旅游景点南甸宣抚司署素有“傣族故宫”之称,是目前云南省保存最完好的土司衙门建筑群;位于古镇九保的民国元老李根源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17亿元,同比增长9.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83亿元,同比增长4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7亿元,同比增长12.1%;地方财政总收入2.99亿元,同比增长10.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50元,同比增长8.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78元,同比增长9.1%。